(台中網路行銷眾智數位行銷APP_line_SEO_blog ,眾智數位科技網路行銷)
不同背景的數位政界人士提出了「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頗獲台灣媒體重視,畢竟這數位人士包括了國民黨籍的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前國民���政府的海基會董事長焦仁和、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前民進黨政府的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前民進黨政府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等。
這是首度由比較重要的藍、綠政界人士就兩岸政治關係提出具體主張。相信他們一定希望能獲得大陸方面的正面回應,否則只能淪為片面呼籲。然而,根據大陸對台政策的基本立場,「五原則」恐怕難有可行性。
「五原則」首倡「大一中架構」,這應該是相對積極的,至少可以解釋為有意對大陸所主張的「一個中國架構」充實其內涵。同時,「五原則」提出兩岸「已從交戰政府轉為分治政府」;在這當中,表達了以雙方治權而非兩個主權為基礎的和解意願。
但是,「五原則」主張兩岸都「參加聯合國」及分別「與其他國家建立正常關係」,這固然反映了台灣民意所盼望的擴大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不過如何讓大陸不產生這會形成海峽兩岸「一邊一國」、「台灣獨立」、兩個主權、分裂固定化等疑慮,就大不易了。
易言之,如果說馬英九總統主張的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是根據現行憲法及兩岸分由兩個行政當局管治的事實,那麼「五原則」是否也能夠和當前兩岸對主權範圍重疊取得一致?若能,那麼何不從兩岸已達成的「九二共識」出發去探討兩岸政治談判?若不能夠解除對是否拋棄主權重疊的疑慮,不僅大陸無法接受,台灣要如何重新建立憲政論述和兩岸論述,也是難度重重。
施明德曾於所著「常識」一書中表示,兩岸是「兩個主權體」,書中主張的「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也成為民進黨蔡英文角逐2012年大選的兩岸關係政見。「五原則」有無可能和這些「一邊一國」主張有所區別,將決定它會不會過於浪漫。
【中央網路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