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網路行銷眾智數位行銷APP_line_SEO_blog ,眾智數位科技網路行銷)
繼黛眉山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後,新安縣再添世界級名片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郭振華 ●王學新 郭建立 | 河南報導
北京時間6月22日15時52分,卡達首都多哈,在此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傳出好消息: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聯合提交的“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文化遺產申請報告,獲得通過。
聞此喜訊,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上下歡呼雀躍——新安函谷關,作為“絲綢之路第一關”,成功入選此次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從此,這座見證了絲路文明的千年雄關要塞,以全新高度和嶄新面貌,融入50萬新安人的精神家園,成為新安全新的文化表徵。這意味著,繼2006年黛眉山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後,新安再次多了一張世界級的名片。
千年古關踏上申遺徵程
——“絲綢之路捆綁項目”
古老的絲綢之路,在兩漢時期以東西兩京(洛陽、長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達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國家,成為一條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新安函谷關,在古絲綢之路中作用獨特——從東方起點洛陽向西出發,經過的第一道門戶,就是新安函谷關。
新安函谷關遺址位於今新安縣城東500米東關村,四山環抱,更有澗河、皂澗河之水,繞其奔流。正如《水經註》所說:“自南山橫洛水,北屬黃河,皆關塞也。”東漢王朝建都洛陽後,新安函谷關成為以洛陽為起點的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和第一要塞。唐宋之後,此關漸漸失去防禦作用,但其作為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從沒間斷。
作為曾經繁華的商驛樞紐,函谷關作為絲綢之路第一關,無論其作為軍事設施、關卡還是驛站功能,對絲綢之路的形成、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見證了絲路的繁榮與興盛。
改革開放以來,新安縣意識到,這座承載千年曆史的遺址是新安獨具的文化名片,應得到保護和修複,歷屆縣委、縣政府班子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1985年,函谷關被確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文物保護組織。1993年,新安縣政府邀集省內外專家,對函谷關保護修複問題進行研討。2000年,河南省政府將之列入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河南省政府重新公佈了漢函谷關遺址保護範圍和控制地帶。2006年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和推動下,我國開展絲綢之路跨國系列申遺工作。
新安函谷關遺址作為絲綢之路沿線中原地區的重要漢代關隘遺存,有較好的真實性,成為支撐絲路交通、見證漢帝國交通和防禦制度的漢代關隘設施典型。關樓遺址、關牆遺址、闕台遺址、建築基址、古道遺址、長牆遺址等漢代關隘建築遺址,完整保存至今。
為把握難得的申遺機遇,2007年7月,新安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全力開展函谷關作為絲綢之路捆綁項目的申遺工作。
2007年8月2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家瑤和北京文物研究所副所長趙富生組成的絲綢之路申遺專家考察組,到新安縣考察函谷關遺址。
2007年10月11日,新安函谷關遺址被國家文物局正式列入絲綢之路捆綁項目申遺預備名單。
至此,歷經數年精心準備,這座千年古關正式踏上漫漫申遺徵程。
破難題入選申遺名錄
——遺址區內110戶居民拆遷
安置是頭等大事
新安函谷關作為兩京故道上的一座重要建築,是絲綢之路沿線保存至今為數不多的關隘遺址。
國家文物局巡視員、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副主席郭旃評價稱:漢函谷關遺址的原真性保存較好,在絲綢之路的交通體系中起到了支撐作用。
人們很難相信,聲名遠揚的千古雄關曾經有一幅尷尬模樣——上百戶村民住在關樓周圍,房舍和豬圈與遺址融為一體。遺址兩側公路、鐵路沿線建築密集,周邊建築外觀多為現代材質,與遺址景觀極不協調……
申遺工作啟動以來,基於函谷關實際情況,2008年4月,新安縣委、縣政府成立新安縣漢函谷關周邊整治指揮部。5月5日,指揮部召開第一次周邊整治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函谷關遺址區內110戶居民的拆遷安置工作。
面對社會公認最難的居民拆遷安置工作,工作人員沒有退縮,吃住在現場,不厭其煩地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歷時一年半,拆遷居民67戶,幫助拆遷居民建設了統一規劃的安置小區,縣財政為此投入5000餘萬元。
2009年12月,新安函谷關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推薦報告上報國家文物局。2010年2月,新安委托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編製《新安函谷關遺址總體保護規劃》等。2011年3月,新安召開漢函谷關總體保護規劃、關樓及現存關牆搶險加固保護設計方案討論會。
……
雖然新安縣在申遺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種種原因,函谷關環境不優、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與申報世界遺產要求差距甚大。
2012年5月11日,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對絲綢之路各個遺產點進行實地考察論證,之後的研討會上,有專家對函谷關申遺工作前景很是擔心,甚至提出重新考慮是否將函谷關列入絲綢之路申遺捆綁項目名單。
雖然申遺難度大且遭遇暫時挫折,但是新安縣委、縣政府申遺的決心沒有絲毫變化。關鍵時刻,縣委書記張生偉、縣長王玉峰等主要領導明確提出:要傾註一切可以調動的人力、物力,不遺餘力支持函谷關申遺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國家文物局在最終經過重新篩選後,在2012年7月24日把新安函谷關遺址列入《絲綢之路中國段申遺大名單》中。從此,函谷關申遺工作駛入快車道。
2012年8月7日,新安縣委、縣政府宣佈成立新安函谷關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管理委員會,以縣委書記張生偉為主任,縣長王玉峰等縣主要領導為副主任,各相關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
2012年8月27日,新安縣印發了《新安縣漢函谷關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實施方案》,再次明確了各相關單位的工作任務、職責範圍和完成時限。
2012年7月,新安縣文物局與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簽訂申遺文本編製合同。通過各方共同努力,用半年時間完成申遺文本資料的報送。
2013年1月,中國與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申遺文本正式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3年3月,國家文物局正式公佈22處遺址點入選首批申遺點名單,函谷關名列其中。至此,函谷關申遺完成申報關,進入倒計時衝刺階段。
p65
2008年至今,文物部門先後對函谷關遺址進行三次文物勘探調查工作,鑽探面積13.9萬平方米。
申遺成功不是終點
——遺址周邊將建“漢關古城”
時間進入2013年,離預定申遺驗收只有短短半年時間,函谷關申遺任務相當繁重:遺址區內有14戶居民和5家企業沒有搬遷,遺址保護展示規劃設計尚在編製中,澗河漫水橋設計方案沒有最後確定……
申遺最後的大會戰大幕,隨即拉開。2013年1月,新安縣漢函谷關申遺工作推進指揮部成立,辦公室設在漢函谷關附近的居民小院中。
圍繞函谷關申遺的各種重要研討會,縣委書記張生偉、縣長王玉峰等四大班子領導親自參加會議討論,全程陪同專家考察指導。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函谷關申遺問題……
國家、省、市文物部門對新安的申遺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鼎力的支持,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市文物局局長劉德勝等多次帶領國內知名文物專家到新安考察指導申遺工作,對申遺中出現的疑點、難點問題,反覆論證、研究。
2013年元月底,遺址區第一項工程——澗河漫水橋地質勘探開工。過完春節,遺址區大小22項工程陸續施工。到2013年3月,遺址核心區一期110戶居民房屋和5家企業的拆遷安置工作任務全部完成。
從2008年以來,縣財政投入5000餘萬元,完成遺址核心區110戶居民、5.3萬平方米的徵遷任務;完成5家企業共6.3萬平方米整體搬遷工作等,使函谷關遺址周邊環境有較大改觀。
按照保護為主、最小干預的原則,根據國家文物局批覆意見,縣文物局組織對關樓及現存關牆實施了搶險加固、本體保護,建設了遺址專題展廳。2013年4月3日,遺址關樓及現存關牆搶險加固保護工程開始施工。
2008年至今,文物部門先後對函谷關遺址進行三次文物勘探調查工作,鑽探面積13.9萬平方米。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325平方米,基本明確了漢函谷關遺址構成,為申遺工作所強調的遺址真實性和完整性提供有力支撐。關城東牆考古發掘項目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
在遺址監測管理方面,新建了遺址監測系統和安防系統,建設管理用房、停車場、漫水橋和步行參觀道路,設置界樁和圍欄。
2013年7月底,函谷關申遺相關工作基本完成。7月25日,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對函谷關遺址進行模擬預演評估驗收。通過現場考察,考古學家、中科院院士劉慶柱稱,函谷關申遺工作在眾多遺產點中變化最大、成效最好。
2013年10月13日,受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的委托,日本考古專家山內和也對新安函谷關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進行了現場考察評估,他說,看到保存如此完整的漢代龐大的防禦體系,很震撼,對關城的考古發掘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臨走時,一連說了三個“very good”。
今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將“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至此,歷經7年艱辛曲折,新安函谷關在經歷了提名關、文本申報關和驗收評估關後,最終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申遺成功,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新安計劃在遺址周邊打造“漢關古城”,發展文化產業園,作為絲綢之路申遺和文化展示的延伸和補充,將新安函谷關融入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走廊,形成絲綢之路文化觀光帶,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讓千年雄關,抖落歷史的風塵,成為絲綢之路上一顆耀眼的明珠。“絲路第一關”,將喚醒記憶中的精神家園,呵護絲路文化遺產,開啟新安率先發展新篇章。
留言列表